梅县足球人物志:第一代国足、天津女足教练邓雪昌
为了重拾梅州历史足球人物记忆,嘉美茵官微已经推送《梅县足球人物志:前国家队守门员杨宁》一文,此文一经推出引起了众多球迷的回忆,今天我们将继续推送梅州足球人物志:第一代国足、天津女足教练邓雪昌。
少年发迹
邓雪昌,1937年出生于梅县城郊东校场背陂唐乡邓屋,曾就读于省立第五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梅州中学,与国家男足主帅曾雪麟、河北队教练潘培根是校友。
15岁那年,邓雪昌在其堂兄邓镇元的影响下,加入了梅县强民体育会,成为了强民体育会的会员,后来在强民足球队的影响和带动下,便经常和强民的会友一起在在东较场踢球。
有道是,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1953年10月,未满17岁的邓雪昌恰巧遇上了来梅县献技并选拔人才的中南红队。
当时,中南红队在东校场练球的时候,邓雪昌就在球门后面捡球,当球滚到球门后面的时候,他便如同天生的守门员,以一脚势大力沉的“大脚”将球精准送回场内。面对迎面而来的地面球,他更是展现出非凡的射门技巧,以正脚背劲射,将球平稳而迅速地送向球场中线。如此两天,一米八三的邓雪昌捡球、踢球,引起了中南红队教练的注意,认定其为一位身材魁梧、脚法有力且勤奋敬业的可造之材,并将其选入中南红队。
芝麻开花节节高
1954年,到了中南红队后,邓雪昌可以说是身材最好技术最差的一位,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勤学苦练,“忍辱负重”的坐冷板凳,捡球,打气,甚至是给主力队员提足球鞋、拎袜子……什么都做,还要在球队内硬着头皮顶住个别人的瞧不起、冷言冷语的挖苦、冷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训在邓雪昌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历经两年的不懈奋斗与刻苦训练,他凭借自身飞速的成长与进步,终于在中南红队中脱颖而出,稳坐主力中卫之位,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956年,国家体委依托留学匈牙利的球员,组建了国家足球红队与白队,旨在共同备战墨尔本举办的第16届奥运会。邓雪昌因在中南红队的出色表现,入选了国家白队,与曾雪麟、张英忠并肩作战,担任中卫一职。随后,在国内奥运选拔赛中,白队以1比2惜败红队,遗憾无缘奥运会。
1957年落户天津的“国家白队”
次年4月2日,响应国家体委号召,邓雪昌与曾雪麟、苏永舜等14名国家白队队员,在教练邵先凯的带领下,集体落户天津。随后,白队又从天津青年队吸纳了李学浚、李恒益、胡凤山、陈少铭四名年轻才俊,壮大了队伍。
落户天津后,邓雪昌随天津队征战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荣获亚军。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足球赛中,以天津队为班底的河北队,在教练邵先凯保守战术下,于平局即可夺冠之际,被八一队以1-0击败,错失冠军。随后,邵先凯卸任,年仅30岁的曾雪麟接任主教练。
作为首批落户天津的国家白队成员,邓雪昌在加入国家白队之前,已在中南红队崭露头角,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南派足球技巧。
这让他在天津队以勇猛无畏的拼抢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顽强作风著称于世,与王金丰、严德俊并称“三大后卫”,名震足坛。而他与李恒溢组成的“防空兵”双中卫组合更是威力无穷,常于角球进攻中屡建奇功,令对手闻风丧胆。
值得一提的是,在邓雪昌效力于天津队期间,他与同为后卫的严德俊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进一步结成了儿女亲家。具体而言,严德俊将自己的大女儿严华许配给了邓雪昌的儿子。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足球冠军河北队全体合影
第4排:杨秉正、韩武、魏锦义、邓雪昌、宋恩牧、韩孝忠;
第3排:王杭勤、林贵荣、孙霞丰、王克勤、李家舫、李长俭、张业福;
第2排:薛恩洪、崔光礼、李抗、霍同程、张亚男、沈福儒;
第1排:李学浚、李朝贵、曾雪麟、史景云、李汝恒、严德俊、陈朴。
在曾雪麟执教天津队期间,邓雪昌不仅助力球队赢得了全国足球联赛及第二届全运会的冠军荣耀,更以个人出色的表现荣获了运动健将的称号,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文革之后手持教鞭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中国历经了文革的动荡岁月,天津队也在此间被迫解散,球员和教练被下放到工厂。直至文革结束,天津队才得以重组,老一辈的白队成员,包括邓雪昌,纷纷转型为教练,为天津足球的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1973年,邓雪昌在天津青年队担任领队一职,他凭借丰富的足球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天津足球的复兴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时间流转至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女子足球运动悄然兴起。天津体委紧跟时代步伐,决定组建女子足球队。
1982年,李学浚肩负起这一重任,同时,邓雪昌、李恒益和蔺新江作为资深教练也加入了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四人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全市的中学、体育院校和运动队之间,精心挑选并汇聚了一群对足球满怀热情却几乎零基础的女孩子们。
面对这样一支基础薄弱的队伍,邓雪昌跟随主教练李学浚展现了非凡的耐心与智慧。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零开始,逐步传授足球知识与技巧。尽管初期成绩并不理想,但教练团队始终坚定信念,将重心放在日常训练上,特别是个人技术的精进与基本功的强化。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女足逐渐崭露头角,成绩显著提升。1984年,在全国女足锦标赛上,天津女足荣获亚军,极大地提振了全队士气。而到了1985年,仅仅成立三年的天津女足更是勇夺全国女足锦标赛冠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一系列的成功背后,凝聚着邓雪昌、李学浚、李恒益、蔺新江等教练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他们不仅传授了精湛的足球技艺,更传递了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90年代末,邓雪昌在天津女足执教多年后光荣退休,与妻子儿女一起侨居日本甚少回国。
邓雪昌的一生,是对“身体力行”最生动的诠释。无论是作为球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还是作为教练在场边悉心指导,他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
他的经历经历告诉 :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坚持不懈,梦想终将照进现实。
如今,邓雪昌的名字或许已不再像当年那样家喻户晓,但他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留下的足迹却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
温威光,《足球魂》[M].花城出版社.
天津体育局编著. 《津门足坛双百颂》[M].
客名君,《梅州足球史话》[M].新华出版社.
图源:网络
深圳市嘉美茵体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2010年开始足球场建造,本着“用心、品质、追求”的企业宗旨,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天然草、人造草、混合草足球场的设计、建造及草坪管理,力争每一片足球场场地达到国际足联专业竞赛级标准。经过10多年的磨砺,公司现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锚固型混合草植丝机、混合草球场面层刨光机等价值三千多万元的进口设备,已打造出一支颇具工匠精神的80多人的施工团队,已形成整套成熟的顶级足球场施工体系及养护体系,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全沙质暖季型草坪培育基地,公司实力国内独树一帜。不论从场地的规划咨询、方案设计、材料供应、现场施工,还是场地后期维护、草坪养护等都能提供最系统,最专业的服务。
已完成100多片专业足球场的建造。包括以下重大项目:
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深圳足球俱乐部丽湖足球训练基地
广东省足协竹料训练基地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广州富力大学城训练基地
广州越秀山体育场
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
大连万达青训基地
重庆永川体育中心足球场
贵阳奥体中心
珠海索卡体育训练基地
梅州五华奥体中心惠堂体育场
梅州五华足球小镇
梅县富力足球学校
重庆铜梁体育场
重庆两江新区亚洲杯训练基地